生态学专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生态学0713)
一、培养目标
总体要求: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研究型和创新型的生态学高级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1、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献身科学;严谨治学,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品行优良,具有良好的合作与奉献精神,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思想积极向上,能以良好的心态应对各种挑战。
2、系统掌握坚实的生态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相关的实验技能,能够融合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手段,较好地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空间信息技术,从各种时空尺度把握生态现象和生态过程,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思想和技术服务。
3、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学科前沿把握能力、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从事相应科研及教学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建议加强英语学习,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能够撰写英文科研论文。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能在较高水平杂志上发表。
二、研究方向
1、污染生态学
2、动物生态学
3、生态保育与生态修复
4、生态评价与管理
三、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为三年,最长修业年限为五年(含休学等)。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其中学科基础课不低于9学分,专业主干课不低于8学分,发展方向课不低于8学分。
允许学生提前毕业,但最低修业年限不得少于2.5年,提前毕业条件如下:
在学期间须以第一作者正式发表(须有页码,不包括已录用)SCI收录论文2篇或超学科平均影响因子SCI论文1篇,方可申请学位。
四、培养方式
1、在硕士生培养过程中,应合理安排课程学习、论文工作和实践活动等各个环节。
(1)课程学习环节注重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硕士生可根据本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
(2)论文工作环节侧重于对硕士生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训练,培养硕士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制订论文研究计划,尽早进入论文研究状态。
(3)通过建立野外实习基地、增加野外实验工作环节等方式培养生态学研究生进行实践与野外工作的能力,将野外实习与实验与学生论文相结合,将实践教育贯穿于硕士生培养全过程。
2、采用导师个人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充分发挥导师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发挥集体智慧,拓宽硕士生的学术视野;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努力体现“尊重的教育”理念,引导和促进研究生的自主和个性化发展。
提倡和鼓励各学科专业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创新培养方式。
3、在学期间须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学术刊物(核心期刊)上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论文1篇以上(含1篇)(公开发表或有正式录用通知),方可申请学位。具体要求参见《365体育在线大陆网研究生管理细则》。
五、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课程学分不低于32学分
生态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课程 编码 |
课程名称 |
开课 学期 |
学 时 |
学分 |
备注 |
公共基础课 |
128000MX001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春季 |
60 |
3 |
|
128000MX002 |
基础外国语 |
春季 秋季 |
80 |
4 |
|
学科基础课 |
235000MX001 |
高级生态学 |
秋季 |
54 |
3 |
必修 |
235000MX002 |
生态学研究方法与应用 |
秋季 |
72 |
4 |
235000MX003 |
分子生态学基础与应用 |
秋季 |
36 |
2 |
专业主干课 |
235000MX301 |
污染生态学前沿与应用 |
春季 |
72 |
4 |
硕士生需选择8学分的课程 |
235000MX302 |
景观生态学与生态系统管理 |
春季 |
72 |
4 |
235000MX303 |
进化与保护生物学 |
春季 |
72 |
4 |
发 展 方 向 课 |
专 业 方 向 课 |
235000MX601 |
湿地功能与保护利用 |
春季 |
72 |
4 |
硕士生需在专业领域内选择8学分的课程。 |
235000MX617 |
土壤生物系统研究方法与进展 |
春季 |
72 |
4 |
235000MX618 |
生态工程与生态系统恢复 |
春季 |
72 |
4 |
235000MX604 |
动物生态与适应进化 |
春季 |
72 |
4 |
235000MX616 |
外文文献检索与综述 |
春季 |
72 |
4 |
跨专业课 |
研究生可以选修跨专业课程,可作为专业方向课学分。 |
2.个人学习计划
充分发挥个人学习和研究计划在引导和促进硕士生自主学习和研究中的作用。硕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个人学习计划。个人学习计划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完成。
3.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实行讲授与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研讨方式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课程学习必须通过考核,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
学科基础课一般采取课堂闭/开卷方式进行期末考试考核;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采取读书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论文等多种方式进行过程考核,并采取撰写课程论文方式进行期末考试。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包括文献综述、开题报告、论文进展报告和论文评阅与答辩等。
1.开题报告及检查
开题报告一般在研二上学期(第三学期)初(10月底~11月初)进行。开题报告前1-2周或更早,学生需主动将开题报告送至各自的导师修改至最终定稿。
开题报告要求以学院为单位,统一进行。要求系内所有研究生和具有硕士生指导资格的导师必须自始至终参加。
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遵循学校相关规定,报告时间不超过15分钟。以全体硕士生导师打分,取平均分,决定学生是否通过开题。对于开题报告不合格的研究生,要求限期修改并重新开题(约12月中旬)。硕士研究生准备开题报告的参考评分标准参见《365体育在线大陆网研究生管理细则》。
2.中期检查
定于研二下学期期末,即第四学期期末进行中期检查。学院以导师组为单位(不得少于3人)统一组织检查研究生的课题完成情况,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教授委员会进行抽查和督导。
结合开题报告、通过PPT汇报课题完成情况,汇报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内容总述;完成的内容、方法及比例;取得的成果和创新点;待解决的问题及方案;下一步计划及安排。
评审教师打分,平均成绩作为评奖评优的依据之一。中期检查的参考评分标准参见《365体育在线大陆网研究生管理细则》。
3.毕业答辩
学位论文采取校外盲审方式进行,外审符合学校相关规定者允许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硕士研究生于研三下学期,按学校规定,以系为单位,统一进行硕士生的毕业答辩。硕士生在正式答辩前需以导师组为单位(不得少于3人)进行预答辩,预答辩通过后方可向学院提出正式答辩申请,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教授委员会进行抽查和督导。毕业论文的答辩与学位申请工作依照《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实施办法》(东师校发字[2014]73号)开展。
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各环节,并通过论文答辩后记6学分。
七、文献阅读
1.研一学生需针对课题阅读30篇以上高水平参考文献,其中外文文献一半以上,并撰写相应的文献综述报告,上交学院,由学院组织教师进行评审。同时,至少在全院做一次公开的译文报告,或参加1次学院组织的“经典文献报告会”。对优秀的学生予以奖励,并做为研究生评奖评优的依据之一。
2.研一学生写文献综述报告的提纲建议如下:
研究背景及意义(重要性、科学价值、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基本概念及原理、研究状况评述、总结文献关于问题的描述及解决方案);参考文献(注意篇数、中英文比例、近3年发表文献的比例、SCI收录的比例)。
3.研究生必读的经典文献如下:
①Manuel C. Molles. Ecology: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影印版,2000).科学出版社, 2000
②Charles J. Krebs. Ecology: The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 (6th Edition). Benjamin Cummings. 2008
③Tamas Szekely, Allen J. Moore, Jan Komdeur. Social Behaviour-Genes, Ecology and Evolu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④Michael A. McCarthy. Bayesian Methods for Ecolog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⑤John Alcock. Animal Behavior (6th Edition). Sinauer Associates, Inc. Publishers. 2009
⑥Gene E. Likens. River Ecosystem Ecology: A Global Perspective. Academic Press. 2010
⑦杨东方、陈豫,数学模型在生态学的应用及研究,海洋出版社,2012
八、实践活动
重视实践教育在硕士生培养中的作用。根据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类型的特点,合理安排实践教育活动,力求实践教育贯通课内与课外各种教育活动。在注重课外实践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发挥课堂教学的实践教育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复杂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学术报告制度
建立研究生定期做学术报告制度,以学院为单位组织“硕博论坛”,硕士研究生在修业年限内必须在学院内做1次公开学术报告,督促研究生及时汇报研究进展。把是否做过学术报告做为毕业资格审查的条件之一。对优秀的学生予以奖励,并做为研究生评奖评优的依据。
2.学术交流
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做海报或会议报告。在会议上做报告者经费有学院支付。
同时,学院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交流与合作,与其联合培养学生,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提升研究水平。
本培养方案自2017级硕士研究生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