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环境工程)培养方案
(二级学科·环境工程083002)
一、培养目标
以我国环境污染防治与资源化领域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为定位,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1)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2)具有解决环境科学与工程方向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环境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环境工程设计、施工、规划及管理等工作;(3)具有良好的专业修养、职业素养和思想品德,能够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培养方向
1.废水处理与资源化
2.再生水利用技术
3.环境友好功能材料
三、培养要求
1.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较全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较高的思想品德修养,能献身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事业。
2.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系统掌握环境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深入了解国内外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动向与发展趋势,具有独立从事该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3.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达到基本的语言要求,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良好的阅读和撰写文章的能力及进行国际化交流的能力,拥有较好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工作能力,并通晓和遵守相关法律和职业道德。
四、培养方式
1.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等多种方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双导师负责制,其中必须包含一名校外导师。专业学位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并通过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多个环节协助完成。
3.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必修环节由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构成。其中:
课程学习环节注重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可根据本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环节和学分。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专业实践环节,应在相关实践平台或培养基地进行半年以上的实践实训,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专业实践可分为校内实践训练、企业实践或产学研基地实践训练。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学位论文环节,应对研究生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训练,培养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学习年限
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基本年限为3年,最长修业年限为5年(含休学)。
六、课设置和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以职业需求和实际应用为导向,以培养提高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为目标,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特点,突出新技术、新方法等前沿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讲授与训练。
1.课程设置由模块化形式组成,分别包括基础知识模块、专业发展模块、工程知识模块、综合知识模块和专业实践模块。基础知识模块主要为环境工程专业领域研究生必要的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发展模块主要为该环境工程领域研究生必须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工程知识模块主要为环境工程领域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必须的专业技术与方法;综合知识模块为环境工程领域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掌握的辅助知识和技能;专业实践模块体现为通过专业实践训练,促进研究生对专业技术或实验技能的掌握,或对专业相关行业、企业的认知,熟悉相关工作流程和职业、技术规范,培养实践研究或技术创新能力。基础知识模块为考试课,专业发展模块、工程知识模块为考试或考查课,以笔试、撰写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考核。考试按百分制计分,考查以合格和不合格计。
2.课程实行学分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至少修满3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0学分,分别在基础知识模块、专业发展模块、工程知识模块和综合知识模块选择确定。非学位课程不少于10学分,其中实践环节≥6学分,学位论文4学分。
3.课程设置见《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 |
学时 |
学分 |
备注 |
必 修 课 |
基础知识模块 |
128000MZ001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春季 |
60 |
3 |
必修 |
128000MZ002 |
基础外国语 |
秋季 |
40 |
2 |
必修 |
选 修 课 |
专业发展模块 |
235000MZ005 |
外文文献检索与综述 |
春季 |
72 |
4 |
需选择不少于 4学分的课程 |
235000MZ006 |
现代环保设备结构与工作原理 |
秋季 |
72 |
4 |
235000MZ007 |
环境工程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
秋季 |
72 |
4 |
工程知识模块 |
235000MZ301 |
高等水处理工程与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
秋季 |
72 |
4 |
需选择不少于 7学分的课程 |
235000MZ 303 |
环境微生物研究方法与工程应用 |
秋季 |
72 |
4 |
235000MZ 305 |
水资源再生与储存的原理和工艺 |
春季 |
72 |
4 |
235000MZ 306 |
环境科学理论与工程技术 |
秋季 |
54 |
3 |
综合知识模块 |
235000MZ501 |
现代水处理工艺与案例分析 |
秋季 |
72 |
4 |
需选择不少于 4学分的课程 |
235000MZ504 |
废水与废弃物资源化新方法 |
春季 |
72 |
4 |
235000MZ503 |
工程招投标案例分析 |
春季 |
72 |
4 |
专 业 实 践 |
专业实践模块 |
235000MZ601 |
校内实践训练 |
|
3个月 |
2 |
必修 ≥6学分 |
235000MZ602 |
在企业或产学研基地实践 |
|
4个月 |
4 |
235000MZ603 |
在企业或产学研基地实践 |
|
6个月 |
6 |
七、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必修环节。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要求在相关实践平台或培养基地进行半年以上的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践形式包括体验式训练、实务训练、参与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工艺设计、工程运行与监测调控、安全评价、事故预防与控制技术研究、厂矿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改造方案设计等。专业实践需修满6学分,可分为校内实践训练和企业或产学研基地实践训练。
校内实践训练内容由校内指导教师确定,采用工程训练、科研训练、科技竞赛、技能培训等方式完成,学生在完成校内实践训练后提出申请,由环境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考核专家组审核通过后,给予相应的专业实践学分。
企业或产学研基地实践内容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商定,要制定详细的实践内容及计划,研究生完成校外实习后,培养单位组织专业实践考核专家组根据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工作量、综合表现及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等,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评定专业实践成绩,经所在学院审核通过后,给予相应的专业实践学分。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完成专业实践环节后,需提交《境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表》、《环境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总结报告》。两份表格中包含校内实训、企业实训的实习计划、时间和内容,并由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负责人进行质量的认定与评价。其中,校内实践训练至少3个月,记2学分;在企业或产学研基地实践4个月,记4学分;在企业或产学研基地实践6个月,记6学分。
八、学位论文工作与学位授予
专业硕士研究生必须修满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学分,并各科目考核合格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环节。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的开题和毕业答辩必须有来自工矿企业的专家参加。
1.开题报告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在研究生导师的指导下选定。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选题的实践导向,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性课题或现实问题,有明确的区域、行业或职业工程背景,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侧重以工程技术的研发、改良、优化等为切入点,并且具备一定的工作量。
开题报告一般在研二上学期(第三学期)初(10月底~11月初)进行。开题报告前1-2周或更早,学生需主动将开题报告送至各自的导师修改至最终定稿。
开题报告要求以学院为单位,统一进行。要求系内所有研究生和具有硕士生指导资格的导师必须自始至终参加。
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遵循学校相关规定,报告时间不超过15分钟。以全体硕士生导师打分,取平均分,决定学生是否通过开题。对于开题报告不合格的研究生,要求限期修改并重新开题(约12月中旬)。硕士研究生准备开题报告的参考评分标准参见《365体育在线大陆网研究生管理细则》。
2.中期检查
定于研二下学期期末,即第四学期期末进行中期检查。学院以导师组为单位(不得少于3人)统一组织检查研究生的课题完成情况,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教授委员会进行抽查和督导。
结合开题报告、通过PPT汇报课题完成情况,汇报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内容总述;完成的内容、方法及比例;取得的成果和创新点;待解决的问题及方案;下一步计划及安排。
评审教师打分,平均成绩作为评奖评优的依据之一。中期检查的参考评分标准参见《365体育在线大陆网研究生管理细则》。
3.论文质量要求
(1)要求每位工程硕士生的学位论文都必须在校内、校外导师共同指导下独立完成。
(2)学位论文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应用基础研究、产品研发、工程设计、规划设计、工程管理、项目管理等形式。学位论文应具有原创性和前沿性,要能够反映出作者对相应工程领域基础理论以及系统知识的掌握程度,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论文要立论正确、反映出解决工程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设计内容符合国家标准。学位论文要具备相应的学术水平和足够的工作量,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字数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选题确定,一般不少于2万字。
(4)环境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参照《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写作规范》。论文一般应包括立题依据(调查研究和文献综述)、实验方法、数据处理、理论分析及结论。文末应附有参考文献及科学研究过程中经过整理的原始数据。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分析严谨、计算正确、数据可靠、文字通顺、条理清晰、书写(或打印)工整、图表准确、计量单位正确,能体现硕士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研究成果、凝练提出原创性观点的能力。
4.毕业答辩
学位论文采取校外盲审方式进行,外审符合学校相关规定者允许参加毕业论文答辩。校外盲审评阅人至少两名,其中至少有1名是工矿企业在职专家或学者,一般应具有高级技术职称。
硕士研究生于研三下学期,按学校规定,统一进行硕士生的毕业答辩。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名及以上环境工程领域专家组成,其中至少1位是工程技术专家(校外专家)。
评审教师打分,取平均分作为答辩成绩。毕业答辩的参考评分标准参见《365体育在线大陆网研究生管理细则》。
5.学位授予
(1)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需修满30学分。
(2)以第一作者(含导师第一、学生第二)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或国内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1篇以上(含录用通知),或以第一作者(含导师第一、学生第二)获得受理专利或软件著作权1项。成果(论文、专利、获奖等)均应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内容密切相关,第一署名单位应为东北师范大学。
(3)提交学位论文,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东北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则授予专业硕士学位。
(4)如果研究生申请答辩时未满足学校规定的在学期间取得研究成果的基本要求,但满足修业学分要求,允许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者,可先予以毕业,但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暂不审议其学位,直至在规定期限内(硕士生毕业后一年)满足取得研究成果的基本要求后,由本人再提出专业硕士学位的申请。
本培养方案自2017级硕士研究生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