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总面积450万公顷。是21世纪初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这里是人类最后的净土,世界还保留着最初的样子。在这里,你踩下的每个脚印,都可能是地球诞生以来人类留下的第一个脚印。在那里,时光仿佛都冻结了,世界还保留着最初的样子。在那亘古的宁静中,深藏着怎样的生命密码?
布周是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作为土生土长的青海玉树州少数民族干部,他与这方热土和各族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多年来,他舍小家为大家,远离家乡和亲人,来到格尔木市工作,不负人民的信任和重托,用行动诠释着对可可西里生态保护事业的满腔热情。
布周到可可西里的时间,正是野生动物得到恢复的时期,青藏公路沿线随时看到的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还有日渐兴起的自驾游和徒步旅游,给保护区管理工作增加了新的任务。布周适时调整保护管理计划,除每年组织开展10多次的大规模专项巡山行动外,还安排基层保护站巡线400次以上。许多游客看到路两边草地上觅食的藏羚羊,边停车照相,兴奋地追逐藏羚羊。队员们几乎每天要到藏羚羊出现多的公路沿线劝阻游客。每隔两三天沿青藏线巡护一遍,寻找穿越者的车辙,发现后进行教育并劝离。队员们最担心公路堵车,一堵就是20多公里,有些车会驶下公路走偏道,轧坏草场。
在常年的一线工作中,他与同事的足迹遍及保护区腹地各个角落,不仅要同盗猎、盗采团伙作斗争,还要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恶劣自然环境,更经历了与藏羚羊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磨练。在他的带领下,全局干部职工励精图治、顽强拼搏,不断创造出喜人的成绩,使可可西里成为名副其实的“野生动物王国”,也成为青海省和玉树州的“生态名片”。
2017年7月7日下午13时,在波兰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可可西里经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同意,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是我国面积最大,也是青藏高原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消息传到可可西里,布周和队员们都激动的流泪了,大家在管理局大院里燃放鞭炮,跳起了欢快的锅庄。
为迎接这一天的到来,布周带领全局职工奋斗了三年。不仅仅是三年,而是二十多年,是几代可可西里人前赴后继、艰苦卓绝努力的结果!申遗成功是因为可可西里具备两项申遗条件:一是顶级自然现象或者具有绝佳自然美景和美学价值的地区;二是最重要的在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然栖息地,包括从科学和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濒危物种栖息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为,可可西里符合自然遗产的这两项标准,并具有较高的完整性、真实性,保护管理整体状况良好,所以可可西里成功入列。也就是说,可可西里申遗的成功不仅是因为它独有的自然环境,也是因为成功的生态保护。可可西里能保持原始的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并不容易。
“选择了生态保护这个职业,就选择了忠诚;选择了忠诚,就选择了使命和责任。”在高寒缺氧、环境恶劣的可可西里,他依然以爱心和责任谱写着可可西里生态文明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