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平台  >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十二五”国家级生态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于2012年获国家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依托生态学国家重点学科和生物科学、环境科学、地理科学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以及教育部植被生态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吉林省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重点实验室和吉林省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共同组建,可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学本科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平台。

中心以国家重点学科“生态学科”为核心,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提高-科学研究创新”的生态学实践教学体系,秉承“育人为本、开发潜能、协同创新、实践育人”的教学理念,探索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生态学人才新机制,在我国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和生态学教学改革中起引领和示范作用。中心现有成员65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20人,讲师8人,师资博士后3人,博士后2人,博士研究生36人,硕士研究生68人,中心主任为冯江教授,副主任为孙克萍副教授。截至2016年已培养博士68名,硕士215名。


研究方向

1、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区域性动物资源的调查和监测、行为生态与遗传进化、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及动物标本信息共享平台和数字博物馆的建立。

2、植物生态与进化生态学:以东北草原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研究草原植被分布、动态演替、生物生产力、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等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动、植物间的协同进化关系。

3、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主要研究湿地植被演替、生物多样性、水文过程及生态效应,以及湿地生态系统修复与恢复的生态工程技术与应用推广等。

4、污染生态与风险评估:主要研究水体中多种污染物在系统中的转化和去除机理,以及多种污染物的联合修复与作用机制;研究自然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包括灾害监测预警、风险评价、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等。

近年来中心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面上项目等共60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各级教学改革项目45项。获得吉林省自然科学技术进步奖、吉林省教学成果奖等奖项20余项。成功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29项,其中9项获国家级奖励,2项获省级奖励。在PNAS、Nature Communication、Animal Behavior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


代表性研究成果及主要特色

1、生态学作为是当今学科活力最强、发展速度最快的学科之一,本身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的特点。长期以来,我校生态学科在教学和科研中已经与生物科学、环境科学和地理科学有不同层次的交叉和渗透,形成了较强的优势学科集群。因此,融合“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和“地理学”三个一级学科的优质资源,建立了“开放、集成、高效”的生态学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中心是本中心的主要特色之一。

2、针对国家对生态学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中心建立起不同形式的协同创新培养人才新模式。包括:国际交流与合作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校所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生态学人才新机制。这些模式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构建“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提高-科学研究创新”的生态学实践教学体系。在基础实验教学中,以形态与结构、生理与生化、细胞与遗传、生态与环境四个模块构建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在课程实习、见习和野外综合实习中,从生态学学科整体出发,按照森林、草原、湿地、湖泊等不同生态系统,优化设计实习线路与实习内容,拓宽各专业学生的野外实习内容;在科学研究创新中,通过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申报国家级、校级和实验中心科研项目等,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向上
向下